上一页|1|
/1页

主题:重新认识一下:在中国究竟哪些人才是真正的富人

发表于2013-07-25

“一部分地区、一部分人可以先富起来,带动和帮助其他地区、其他的人,逐步达到共同富裕。”这是邓小平1985年10月23日会见外宾时表达的中国政策理念。

28年来,一部分地区、一部分人的确先富起来了。众多家庭的财富也有了增长,更多人成为中产。但严峻的事实是:中国还有1.28亿人的人均纯收入不到192元/月(2012年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数据),1%的家庭掌握了中国41.4%的财富(2010年世界银行数据),中国基尼系数常年远高于联合国规定的0.4的警戒线,中国的人均GDP排名在世界一百多位。说好的“共同富裕”呢?尚在下一个中国梦中。

发表于2013-07-25

在成功学大行其道的社会气氛中,获得了财富成功的富人,成了标杆和明星;在贫富两极分化的财富现实中,作为既得利益者的富人,成了标靶和出气筒。

此时,作为社会既得利益和优质资源占有者的富人,拥有相当宽泛的选择:可以依法经营照章纳税独善其身;可以带动和帮助其他人共同富裕;可以通过还哺社会的企业文化尽到公民责任;可以通过个性化的行动参与和人格魅力影响他人;可以借助话语权成为公民社会建设的先锋——换句话说,富得像个人样,而非富得像个钱样,能有效抵消公众披着仇腐外衣的仇富心态,让全社会重新认识富人。

发表于2013-07-25

《新周刊》剖析了中国富人们的8种活法,讨论了富人们的坏传统和自我修养,采访了企业家、经济学人、传媒人对富人和公众关系的看法,尽可能多元地呈现了中国富人在公共事务中的表现。

金钱买不到尊严、尊重和尊敬;更守法的创富之道、更多的社会担当,才能为富人正名——“能力有多大,责任就有多大。”

重新认识富人

穷人承担的压力只有一种——穷,而富人承担的压力来自无孔不入的外部世界。经济学家茅于轼说自己“为富人说话,为穷人办事”。如此,社会才有进步。穷人富,则国富;富人革新,则国革新。

发表于2013-07-25

“富人”在中国社会里是一个敏感的词汇,一方面来自大多数人的“仇富”心态;另一方面,各种先富者的“炫富”又加重了这种心态。

真正的富人是稀有的。《穷爸爸,富爸爸》的作者罗伯特后来又写了一本书叫《富人的阴谋》,他指出:“美国乃至世界的经济规则是由1903年的八位大富豪一起制定的。他们制定这些规则的目的很简单,就是让大众为他们服务——连总统也不例外。”

在这本书中,他还重新对富人下了定义:一、不用工作;二、不工作时,收入大于支出。

从这个定义看,中国90%的企业家都不是富人;北京90%的房东都是富人。罗伯特再次刷新了对富人的认识。

诗人欧阳江河有一次跟朋友说:“如果他有两个亿,那他还缺三个亿。我有十万,最多只缺二十万。”

诗人是俯视富人的。但公众对富人的“羡慕嫉妒恨”,却每时每刻都在发生。

上一页|1|
/1页